徐梵澄-现代玄奘,印度本地治里中印文化交流学者
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E片区的印度本地治里案例馆中展出了大量当地宝贵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值得一提的是徐梵澄先生在本地治里中印文化交流中做出的卓越贡献。
本地治里其实是现代中印文化交流的重镇,这得归功于一位曾在那里生活了27年的中国学者,人称“现代玄奘”的徐梵澄先生。
徐梵澄先生生于1909年10月出生于湖南长沙,自幼习读古文,1929年赴德国海德堡大学留学,主修艺术史,并练习木刻版画,为中国新兴版画创作第一人。1932年归国,后受鲁迅所托,开始翻译尼采的著作,为中国最早的尼采研究专家。
1945年底,他参加中印文化交流,在印度泰戈尔国际大学任教。后来交流计划因国民政府内战落败而中断,他于是去打破圣城瓦拉纳西(Varanasi)重学梵文。
之后与1951年初来到南印度本地治里的室利阿罗频多学院,在那里讲学、翻译、著述、修行,担任国际教育中心华文部主任整整27年。
徐梵澄先生古学根基深厚,诗书篆画皆通,掌握8种古今语言,会通中西印三大文化。
神圣母亲,作为他的老师也曾经写道:“他是一位学者,也是一位艺术家
还是一位瑜伽士。”
本地治里其实是现代中印文化交流的重镇,这得归功于一位曾在那里生活了27年的中国学者,人称“现代玄奘”的徐梵澄先生。
徐梵澄先生生于1909年10月出生于湖南长沙,自幼习读古文,1929年赴德国海德堡大学留学,主修艺术史,并练习木刻版画,为中国新兴版画创作第一人。1932年归国,后受鲁迅所托,开始翻译尼采的著作,为中国最早的尼采研究专家。
1945年底,他参加中印文化交流,在印度泰戈尔国际大学任教。后来交流计划因国民政府内战落败而中断,他于是去打破圣城瓦拉纳西(Varanasi)重学梵文。
之后与1951年初来到南印度本地治里的室利阿罗频多学院,在那里讲学、翻译、著述、修行,担任国际教育中心华文部主任整整27年。
徐梵澄先生古学根基深厚,诗书篆画皆通,掌握8种古今语言,会通中西印三大文化。
神圣母亲,作为他的老师也曾经写道:“他是一位学者,也是一位艺术家

参考资料: